曾经,日本军国主义猖狂入侵中国领土,中国抵抗军队内讧削弱,面对日军的入侵陷入了被动困境。但中国人从未放弃对自己神圣领土的保卫。在中国各地,组建了一支又一支的民兵部队,这些简陋的装备和不太专业的队伍建立了对抗日军的最强相对抗衡。
部队形成:民众的自发组织
日本战争机器侵略中国,当时的中国军队实力和装备都十分薄弱。此时此刻,人民担忧国家安危,市民自发组织了许多团队来协助进攻和守城。群众从拿起刀、枪或是门板、石头,向外围不断扩散。许多极其脆弱的民兵组织得以保卫祖国,为保卫领土拼命作战。最初,国民党将士和红军均出现了民兵组织,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救援,其后发展成为单独部队。初衷大多是普通人民自发组织,因为本地方情况不同、对抗日的方式和目标也有所不同。
武装装备:简陋但令日本军队忌惮
民兵的装备来自自己奋斗和当地上缴的武器。在开始的时期里,大多数民兵都是没有配备炮和装甲车辆的。装备更低级别一点的是手枪、来福枪、匕首、刀。而且枪支的数量很有限。因此,这些民兵并没有多少信心战胜那些身着装甲、步枪长枪的日军。但他们为了自己的家,也为了中国的未来,毫不畏惧地走上了前线。在用尽所有的资源之后,民兵们不得不去用穿在身上的军裤来制作手榴弹,用快递单子在弓箭上粘合制作短矛,许多切断钢管杆然后锋利削尖制成小刀。尽管这些装备欠缺了现代装备的优势,但它们能够给侵略者以强烈的威慑。日本军队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争,他们十分害怕与中国民兵交火。因为民兵们是熟悉地形的人,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,能够快速地逃脱扭转战争局面。对于军队而言,他们的感知能力更强大,而且在行动自如。
战斗方式:简单但致命,抛弃生死
民兵的作战模式也很独特。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,他们采取了各种形式与抗日军队战斗。有些地区,民兵在狭窄的胡同里实施小范围肉搏战,简单的伏击和埋伏也是有关战术中的重要一环;有时,他们会在山谷、山坡上进行小规模游击战。民众武器较差,所以在作战中更注重用自身的优势去发挥战斗力。民兵战斗力的提高靠的是他们对自己的熟悉程度和感知能力,意志坚定且不怕战死。抗日战不仅仅是军队与外敌的战争,也是全民参战的战争。除了海军陆战队、免费大学、保安队等正规军队外,还有许多地方的军民共建的“民兵组织”,这支军队和鹤壁的“八路军五个小兵”一样,拿起了思想武器去战斗,成为抗日战场上的重要力量之一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