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月亮,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手法,既有流连于月下的闺怨,也有吟咏月亮的壮怀激烈。本文将精选唐代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句,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月色如水,美丽而迷人的耳目盛宴。
行船夜泊——白居易
广陵故城东南隅,卧看残月上绿洲。
江水流长千万里,明月照此皆可游。
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也提到了月色的美妙,“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”而在《行船夜泊》中,他更是将月亮的光华,和江南水乡的美景融为一体。以“卧看残月上绿洲”形容月光柔美而闪烁,又暗喻了士人不断追求梦想的人生态度。而“江水流长千万里,明月照此皆可游”则表达了对世界宽广浩瀚的向往,也是古代音乐家向往自由的“狂放”精神的写照。
登高——杜甫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杜甫是其时著名的大诗人,其笔下的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想象力。他的风格古朴、豪迈、奔放,反映了唐代文学的特色。在《登高》中,他唱响高山峻岭,鹰隼翱翔,月亮是观赏者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写人们在此感受大自然的壮丽,展现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。他把长江的气势也纳入了诗歌中,表现出其雄壮壮丽的力量感。
将进酒——李白
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
平生不会相思,才会相思,便害相思。
李白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,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豪放主义和浪漫主义,而在其著名诗篇《将进酒》中,月亮更是突出了其诗歌语言的富有情感和想象的色彩,表现出李白豪气干云、无所畏惧的典型形象,以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之描述月光的清冷安祥,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复杂情感,令人倍感深刻,令人思索。
唐代的诗人们不止关注月亮的表象,更多地是在它所蕴含的情感价值中挖掘、展示自己所拥有的人性和灵性。月亮不只是在古代唯一的浪漫符号,更是至今仍流传、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