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初,我并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,只是单纯地追逐成绩和名次。怎么写才能得高分,怎么背才能记住那些难懂的知识点,这些成了我学习时最关心的问题。
一、无计划,随波逐流
初中的我,每天都忙于埋头刷题,学生时代的我以为这样做就能才华横溢,毕业于名校。但是真正上了高中之后,我才深刻地意识到,之前的所学到的东西是太零散也太过于表面,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他们所代表的内涵、思想。这时我发现自己连最最基本的问题都无法回答,对于历史、地理、政治等诸多科目我都处于无从下手的状态,偶尔考个好成绩或在竞赛中得意一下,但是课程和每天做的题目累积了下来,反而让我越来越迷茫、无安全感。
二、因材施教,个性化学习
而后我尝试着在学习中找到新的方法:比如参加各种学科竞赛,在学校的团体活动中排演话剧,模拟联合国等,这些课外活动弥补了我所欠缺的丰富的知识面以及自我领悟能力。随着自身能力的逐步提高,我有了更自主、个性化的学习方式,如通过在线公开课获取更广阔全面的知识,通过图书馆深入了解专业书籍,这已成为我每天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。
三、量变引起质变
说来奇妙,尤其是就业后,相信很多人会有这种感受,就是以前觉得天花板很低,其实自己执鼓难逢,自我否定总是太多,这种感觉随着个人成长阅历不断扩展,随之也都得以逐渐消退。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,遇到许多作为学生时并未接触过的问题,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与学生时期有很大的不同,有更多的是情感、人性经验等等的应对方式,更多的是考验个人的承受能力。只有秉持着对新生事物的开放与好奇,才能在常常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始终保持自己的面貌。
至于学习方式,我最近一次改变这种方式时间还是比较短的,我在开课吧的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,也从此拥有了自己获得新知识的新方式。在开课吧的课程中,我遇到了成千上万的优秀老师,他们手把手地带我学习,我能够在课程中实时进行交流讨论,这种能力培养真的很重要。
总而言之,人的成长既是学习也是生活的坎坷之路,每一步的经历都是难得的财富与贡献。很多时候不是过于追求成绩和名次,把重点放在对生活和知识的热爱上,你才能在不断的相知相识之中开启更加广阔的智慧与思考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