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青天系列小说中,不少故事都以山水为背景,探讨着人性的智慧。其中,以“菩萨岭”最为有名。菩萨岭是一个仙山,终年云雾缭绕,山上庙宇林立,信众朝拜不断。本文将从包青天的角度出发,再现这个仙山的传说,阐述其中的人性智慧。
第一段:从功德记录看人的行为
菩萨岭上的大雄宝殿里供奉着一尊佛像,据说是佛陀亲手塑造。宝殿里的僧侣专门记录香火的功德,广泛募集信徒捐助。每逢重阳节这珍贵的功德记录本会展开,信徒均可亲自检查捐助记录,证实自己名字的存在。这样做有两层含义——一方面是以此鼓励信众行善积德,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和揭发造假行为。
这种行为不只是教化信徒,更是表达了包青天本人对人性的见解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造假行为,从公园卖糖人的摊贩、到公司拘留员做假报告;从考试作弊、到舆情谣言,现代社会的道德风险层出不穷。包青天的身上体现了不畏权贵,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维护正义,他的案件往往以揭露官商勾结,摧毁诈骗团伙,还原陷阱的本质为引子展开,是对这种人性问题的反思和表达。
第二段:从隐含警示看人的心理
《菩萨岭》故事中,登山者林桥骥此前曾经陷入生活困境。正当他在山顶的建筑工地上重拾热情、志愿为信徒服务时,却意外被设计陷害。在经济条件相对困难,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,林桥骥选择了“送钱、拉关系”的方式处理问题,这才导致了他的被陷害。尽管事后他道出了罪状,但始终赔偿不了自身的名誉损失和失去的机会。
梓顿聪明绝顶的构思,在包青天这个经典元素的基础上,描绘了现代人的心理诉求和欲望,同时也为这些情感陷阱带来了警示。林桥骥的不良反面模范,提示了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正视自己的欲望,避免把寻求权益过于放在首位。人的心理的确有弱点,但知道了,就有可能去避免。包青天篇篇故事,正是通过高度还原的中国古代社会,引起读者在看余后的思考。
第三段:从超越凡尘看人的人生观
包青天系列小说中,道教的心性修行思想亦有所体现。在《菩萨岭》中,有一个传说:要想获得自在天真成身份,就必须经历一番修炼,做到道心一处、心无旁骛。只有这样,才能克服内心的种种烦扰,不愧自在天真的法身。当六旬老人张大乐以身体力行扮演菩萨,连家徒四壁、饥寒交迫也不肯放弃,甚至走到第27层台阶,如此“凡心不动”,才获得真正的自在天。
面对这样的经历,绝大多数现代人难免会微观心潮起伏,不由自主地问自己:我是否也能有这样的坚韧和执着?毕竟涉及人生观与价值观,无论是崇尚道教、佛教还是其他三教九流,都涉及着诸如信念、道德和信仰等方面的追求。他们的体验,彰显了丰富千百年来人类对生命与其意义的思考,这也是包青天系列小说对人性的陈述、甚至介入了一点点现代人生的智慧的重要原因。
菩萨岭,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人性智慧的地方。包青天的探案故事中,融入了这个地方的传说与意义,向读者表达人性智慧的多个维度。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而言,包括道德、名利、阳光等各种信条都是后住,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精神的继承,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力量和精神支撑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