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情表原文及翻译(《陈情表》原文及翻译)

《陈情表》原文及翻译

致皇帝上书

自古以来,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。在古代的中国,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。《陈情表》就是一篇描写臣子虽被误解,但依然保持忠诚并替天行道的文章。

原文

臣亮言:臣以险衅图,转运至此,不幸先帝应天受命,而后不幸崩于庙中,臣痛哭欲绝,恐驾骨露于天下,敢不奋发、图报之志!

而先帝刊史,实录不仁;臣弑逆、侮极,言不及义;故才下怀,抑郁于中。而弘阿、景升之奸,忠义毁于一旦;孟达、蒙绅之忠,计没于首。臣惟险图,不恤身死。

臣密言:今四方鼎沸,日月薄明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

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;不宜偏听偏信,以致罔上欺下,岂容许哉!
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!

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付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矣。

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,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昂、曾、参、旣、建、靳、志、范,可谓六君子矣!

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,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;若无成功之日,臣亦无生之望。仰天大哭,以舒皇心之忧,恭谨侍奉,言不敢先。

翻译

臣奉旨言道:臣以险徇命,转运至此,不幸先帝应命才逝,恐我也猝然在天之灵前,驾骨露于人世之下,怎么能不奋发图报之志呢。

但先帝在世的时候,把臣诬陷成了一个弑逆之臣,奸诈毫无人性可以形容,而臣为天下之臣,忠心不惜,深深地收于心中无法言说。还有弘阿、景升之奸,一下子毁掉了忠义;孟达、蒙绅之忠而计入死亡。臣虽然生死无觉,依然险徇图报。

事到如今四方血雨腥风,战火连天,好比皇权即将随时归于消失。但是侍卫之臣从内到外无时不谨、忠心尽管,是怀念先帝的施扶,心憎陛下不着眼眺望安民之事啊。

您可听臣奏话,发扬先帝胸怀之远,彰显臣子奋发图报之心,要牢记皇上并非急于自卑,但是当引喻者失道,太可怕了,这可是妨碍臣子说话的颠覆之举呢。
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对于实至名归、恶贯满盈之人之前来行奸行恶者,宜付给司法部门去把他们论斩予以吓阻,这样就能彰显出您的治国之明。(您)不该只偏听信一方之辞,以致蛊惑上、欺瞒下,这怎么能容得下呢。

卑职布衣,一毫不挂。身在南阳,时乱邦乱世中,卑职不想扬名显姓于世人,只想求得人间安宁。先帝以圣眼相待,屡屡三顾卑职并说说世事。卑职受感想,不遗余力,还答应先帝再去奔波。结果如今十分造化,受命次败军而出,奉担次折旧往,已经朝思暮盼了21年之久。

先帝知道卑职深思熟虑,所以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于卑职之手。卑职同理不辞劳苦、夜以继日忧劳(国家大事),不敢使先帝之信付之竹篮打水,以免辜负先帝之明智啊!

于是5月份日流泸水,深入不毛之地。如今南方已定,兵甲充足,下一步就应该奖励实至名归、忠心耿耿之人的努力,去北定中原,尽驱钝庸,兴旺汉室,还人当初的首都!这是我要报答先帝、忠勇职守的心路历程啊!

如何“斟酌损益”,去勉力发挥忠言逐渐斐扬,这取决于攸之、昂、曾、参、旣、建、靳、志、范堪当六君子的功绩了!臣哪还期望皇下怜接、垂听,以应得计之恩哉,只求皇上委任臣子去剿丧盗匿,恢复汉室,一展忠勇之志,如果没有大功而归,臣哪还会有生机呢?皇上可以注意臣子之思、下怀了。

本文标题:陈情表原文及翻译(《陈情表》原文及翻译) 本文链接:http://www.cswwyl.com/meiwei/11131.html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
< 上一篇 长沙理工大学考研(突破自我,开启梦想——长沙理工大学考研指南)
下一篇 > 陕西国土资源厅(陕西国土资源厅:着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