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月到中秋分外明,人团圆时倍思情。”中秋佳节,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,送礼、赏月、品尝月饼都是中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古代诗词多以月为主,反映出中秋的人文和自然美景,以下是三首赏月诗选。
一、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
关键字:古原草、送别、离情别绪
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
这首诗写的是草在古原上的坚强与生命力的顽强。白居易通过对草的描写,表达了送别的离别之情。最后的“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用了慷慨悲发、凄凉幽怨的语言,表现了离情别绪的真实和深沉。
二、李白《静夜思》
关键字:静夜、思念、寂寞
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这首诗流传至今已经千年,与中秋节的联系在于其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之夜独宿寂寞、思念家乡的情境。李白巧妙运用反复和对比,通过“明月光”与“地上霜”、“举头望明月”与“低头思故乡”对比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中秋之夜的深情。
三、苏轼《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》
关键字:中秋佳节、月亮、诗歌
“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天阶夜色凉如水,坐看牵牛织女星。 ”
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,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所作的一首诗。诗中通过描绘月亮、牵牛织女星来表现中秋佳节的美好。苏轼运用了音律工整、押韵清晰、气韵流畅的特点,使整首诗调子优美动听、极有感染力,使人心情舒畅。
总之,古人吟咏中秋的赏月之美,是对中秋佳节的一种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的审美表达。无论诗词内容如何各异,都通过“月”的形象,体现出中秋佳节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