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中秋节的传统故事
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,在这个节日的当天,人们会吃月饼、赏月、赏光等等活动。同时,中秋节也有着多样的传统故事和传说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10个小故事。
第一条:嫦娥奔月
据说,很久很久以前,天上的皇帝有十个儿子,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后来的玉皇大帝。他们在一个叫做广寒宫的地方居住。但是天上的兄弟们总是想要降临到人间,所以皇帝下令禁止摘仙桃。然而,王母娘娘却不肯让大家受苦,她特地选了一个姑娘放心把仙桃分给大家。这个姑娘叫做嫦娥。她误食了仙丹,便飞升到了月亮上,变成了一个仙女。每年中秋夜,人们都可以看到月亮上的嫦娥,年年盼归来。
第二条:吴刚砍桂
吴刚是赫赫有名的神仙,他年轻时功夫高强,家境富裕,非常洒脱。但是一场大战之后,吴刚的身份被人猜出,于是他不得不隐退到了一座山上。在那里,吴刚想念自己的家乡,尤其是妻子和孩子。他每天都在山上砍桂树,寄托着自己的思念。后来,玉帝发现了吴刚的忠诚之心,就让他在月宫伺候嫦娥。每年中秋之夜,人们都能在月亮上看到吴刚在砍着桂树的故事。
第三条:周文王上鸟
周文王曾经有一位大臣叫做东郭先生,他精通卜筮,宫中极为重要。一天,东郭先生告诉周文王说:“人间烽火连天,战事不断,神仙们看不下去,宫外有一只金乌飞来,只要上去揭开乌眼就能够消灭恶魔。”周文王派自己的大儿子二拜让着去,但是他不管怎么努力,还是无法图中,最后才发现只有东郭先生上得去。终于,在中秋之夜,东郭先生乘着带他去了天宫,揭开了金乌的眼睛,消灭了恶魔,当晚还得偿酬,感动了文王。
第四条:虾兵蟹将
在三国时代,有位名叫孟良的武将,他为人正直,甚得魏国的皇帝赏识。但是他有一个缺点,就是喜欢吃虾和蟹。这引起了其他将军的不满,孟良原本自以为能够战胜自己的心魔,但是却失败了。最终,孟良被虾兵蟹将所杀。为了纪念孟良武将,人们就在中秋节留下了华丽的虾蟹盘。当然,还有玩具虾兵蟹将,它是中秋节庆祝活动的必备道具之一。
第五条:饮孟母困
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母亲,她不想让儿子孟子愚昧不学,于是三过家门而不入,教育他要好好学习。孟母的故事被广泛传颂,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。据说中秋节,人们特别喜欢喝热酒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饮孟母困。这是一种姜汁酒,可以温暖身体,也可以象征着人们的文化底线。
第六条:花好月圆
“月圆花好”,这是中国人民最最喜庆的口号。在中秋节的时候,各地都会举办赏月活动,因为这能让人们体验到儒雅的风韵。同时,也有人们在这一天会去找庙会,目睹各种灯会,体验真正的民俗文化。花好月圆,正是这个节日的精髓,也许在组织家庭聚会的时候,这个顺口溜总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。
第七条:钦天监戏曲
钦天监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科学机构,也是中秋节在北京举办戏曲晚会的一处。戏曲表演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剧为主题,既能展示文化,还能浓缩社会生活。有些剧目虽然内容凄惨,但也能引人入胜。岁月流转,曲艺演出依旧是中秋节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第八条:水誓
传说古时候的中国人信奉天地之间有一股水誓法,只有人们经受了水的洗礼,才能达成目标。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古老传说,据说在中秋节早晨,只要到外面,看到的第一个星星,就可以用水泡来寄托心愿了。进一步的,水誓也被做成灯笼,以象征人们追求自由、追求自由的精神寄托。这样的寓意其实蛮深刻的。
第九条:文成公主访嫦娥
文成公主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长女。她自小聪慧过人,容貌极美,宠爱有加。后来,唐太宗想要联姻西域,请求帮助的人,尽管听说没少去过他的地方,但却没有谁能真正帮助于他。在困顿的时候,太宗听信父亲的话,将文成公主送去给精通灵药的嫦娥扶持。文成公主柔情似水,嫦娥美貌动人,这场美不胜收的互动是中秋节的一个美好传说。
第十条:蛇吞龟
中秋节的传统之一就是蛇吞龟。这个传说来自两个不同的故事,一个讲的是水蛇吞棕蟹,另一个是涂山卧虎吃了龟。无论是哪一个故事,都蕴含着吃喝和互食的意义。据说,嫦娥和吴刚也有吃蛇吞龟的传说,但这个典故毕竟鲜为人知,可见中秋节的传统是博大精深的。
本文标题: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(中秋节的传统故事) 本文链接:http://www.cswwyl.com/meishi/25053.html
下一篇 >
中秋节古诗四句(赏月佳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