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大妖怪节,哪一个最为可怕?
背景介绍: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妖鬼节庆。其中,清明节、中元节、和七月半都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三大鬼节。这三个节日都是在地府和人间之间架起了桥梁,妖鬼、恶魔也随之而来,使得整个节日变成了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疯狂庆典。然而,这三个节日之间到底哪一个最为可怕呢?
清明节——逝者如斯
传统习俗:清明节是祭祀先祖,扫墓贴纸的传统日子。在古时候,清明节又称“寒食节”。这个节日是人们在春季祭祀去世的亲人和前辈,因此非常重视。人们会提前去清理祖坟、扫墓,再摆上祭品,烧纸黄钱、挂灯笼,焚香拜祭,祈福祖先保佑。但在民间,这个节日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——踩青,就是到草地上采取嫩草来煮汤或做菜。而这个节日则是妖鬼游荡的时刻。
草地游魂:在清明节期间,地府之门为开启的状态,过去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恶灵,鬼魂都会从地狱中出来,游荡于人世间。会有与鬼怪勾结的阴司官来人间洗刷罪孽的底部,鬼影幢幢,鬼哭神嚎。
最大威胁:清明节是一个充满哀伤与庆祝的节日。可惜,由于大量鬼魂汇聚一地,这个节日同时也成了亡者重现的恐怖派对。人们很容易遭遇嗜血的鬼怪,被红烧、炖煮、吃掉。并且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祖坟,人们有时候迫不得已,只能将别人祖坟给踩了或者扫了三遍,让他永远不会再来干扰自己。这种做法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不吉的迷信习俗。
中元节——鬼门开启
传统习俗:中元节又称为“盂兰节”,在民间有“鬼节”、“饿鬼节”之称,最早起源于佛教。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,也就是阴历的盂兰盆三重节的祭祀日。中元节是祭祖及家族“地藏菩萨”之日,称为“拔河节”也称“长伴节”。在中元节期间,人们必须供奉鬼神、放水灯,恭敬祭祀,以示安抚那些游荡在人间的弃灵。
地狱之门:中元节,地府之门再次开启,属阴间的鬼魂又会像潮水一样涌向人世间。一些不知道如何进入地狱的鬼魂将来到这里,寻找救赎和灵魂。
最大威胁:中元节可谓是妖鬼最为猖獗的节日,人们坟墓被盗,阳台上的衣物被盗,眼镜被盗,鞋子被借。不但要扫墓,还要赔礼道歉,甚至还要给鬼买饭买糖、点烛祈福。因此中元节是非常难过的时刻,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、精力与财力来和鬼魂斗争,以保护自己的家族和衣食住行。
七月半——孤灵问鼎
传统习俗:七月半又称为“阴历炎月”,旧社会中也叫“孟蜀篇”、“中元之月”。这个月是一个比较颓废的月份,因为随着夏天的来临,天气越来越热,人们丧失了活力。同时,人们在这个月份还需要特别地关注孤魂野鬼,特别是那些聚集在水域、仓库、车站等地的游魂。首先,人们要将供品摆在桌上,处理时必须要有一个官职至少为 “无官” 的人坐在堂前进行供养。其次,这个节日需要特别地注意善良和慈爱,好人家的家长、被抛弃的老人、瘦弱的女人都要认真对待。
孤魂野鬼:七月半是鬼怪扰人的高峰期,孤魂,野鬼,百鬼不静。许多游荡在路上的孤魂会徘徊不去,寻找依托。他们会找到一个没有遗属、没有亲人到的地方,成为孤魂野鬼,无家可归,游荡于人间。
最大威胁:七月半是非常神秘的节日,人们要命令游魂离去,所以那些被横死的人会成为难忘的记忆。人们会为孤魂野鬼献上怜悯和慈悲的心,因此这个节日比其他节日更加具有家庭温馨感。
结语:
以上三大鬼节,每个节日都有着非常独特的习俗,都有其独特别致及高妙之处。清明节烧纸银元、中元节放灯拜爷及七月半供更福线灯、菩萨灯......等等种种,古老的传统不仅保留了下来,还随着时间不断的扩散深入人心。虽然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威胁性,但是也并非不可遏制。所以不妨一起来思考,如果能够用更好的方式去保护自己,让这些节日回归到它们最初的本质,是否我们能更加愉快地和妖鬼共度一个难忘的时刻呢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