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成语?成语是指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汉字组成,具有特定意义,而又具有一定固定形式,不可以随便更改顺序的词组。成语的使用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语言中,成语的魅力不仅在于文字编排的工艺之美,更在于其所反映的语言、文化以及价值观念。这里我们探究三个成语,分别是“半斤八两”、“画蛇添足”、“扬眉吐气”。
半斤八两
“半斤八两”一词即为比喻两物相等或相似的一种成语,又称“一斤八两”“等量齐观”“八两对八两”。其成语出典见于《红楼梦》第93回:“二则有籍 鱼目混珠,鸡犬升天,半斤八两。二则有籍 单刀赴会,僧道扯席,是非颠倒。为着的是一点难看的钱,那里有个个的耳朵不闻常事?”,透过上面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“半斤八两”这个成语的初步渊源。意思是从量上看,长相似、重量相对等。
画蛇添足
“画蛇添足”成语的使用形式十分的广泛,通常用于比喻多余的努力或说明无益的行动。成语的出典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的《淮南子·修甫》卷,其中写进了一位環卫的故事:“楚相薛公,環卫多端,相善之。環卫欲以道干相薛公,乃有赤子画蛇以献之。相问其故,曰:‘蛇之于足不用,画之将有益也。’相以为然,乃起兵而攻楚。環卫为愚,于是败亡。”
扬眉吐气
“扬眉吐气”的意思是形容人在得意或翻了身后振奋自信(形容人在失意或较被人压制时,面容就处于低沉或内向状态)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《战国策·齐策》中:“吾近闻之:朝有饮鸩而死者,夕有扬眉而过者。可痛可笑,此之谓极也。”这句话解释,饮了毒酒的人在朝里没有了江山,扬眉显然不是他。这则前半句讲究的是极端的悲惨,而后半句则是表述在较为拔擢的时候,即便旁人为难自己,仍能够挺身而出。
通过对成语的深入解析,我们对成语的使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,感触更为深厚。只有通过认真地学习,才能真正领略成语在中国语言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。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,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。越来越多的人应该学习并使用这个绚烂的属于我们的文化遗产——成语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