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抬头,瑶族传统节日,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。每年农历二月二,瑶族人民以庆祝龙生的日子为由,举行盛大的祭龙活动。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,分别是晒龙、擂镇、抬龙,其中抬龙是最为热闹壮观的环节。
晒龙:这是龙抬头活动的第一环节。在瑶族人们心目中,龙是神灵的象征,晒龙便是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,明年平安的仪式。晒龙前,村民们会把居室打扫干净,挑选一条布纹绸缎制成龙身,用竹子、棕叶和五漆树皮制成龙骨,娇美的连袍和龙尾则又是由绒布、花布等制成。庭院里的一摊摊赤色稻谷、鲜花则显得整个村落愈加热闹。待一切准备就绪后,龙头由长者亲手点燃,点燃之后,龙身要在阳光下晒一天。
擂镇:这是龙抬头活动的第二环节。晒龙后,某村会派代表组成队伍前往其他村子进行擂镇比赛,尽显瑶族的豪情壮志。擂镇场地铺着竹子,场地的四周用芦苇和五漆细枝围起来。而擂镇比赛时,各队参赛者则以跳竹为主,通过跳竹的高度和稳定性来比赛。
抬龙:这是龙抬头活动的高潮环节,也是最受瞩目的环节。当晚,在村民搭起三合板、竹杠和格栅后,准备好喜庆、激昂的戏曲乐队、锣鼓、烟火、彩灯等庆典用品后,就可以开搞了。抬龙的队伍在夜幕中沿村落的主要街道行进,吸引着大批瑶族村民聚集起来,摩拜着一股神秘的氛围。由于龙的身长不等,通常需要70至100人搭起三合板把龙装载,再由四个杆子扛起它,兴高彩烈地走进村中心。亲友围成一个圆圈端庄、欢快地围着盛装的龙舞蹈~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